欢迎访问中国中医药康养网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中医名家

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中外记者见面会(上)

时间:2021-09-29  记者:未知  作者:未知  来源:中红药网  点击: 396 次

  中共中央宣传部于2021年9月27日下午4时就“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名誉主任李桂科;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公共卫生总师张定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红丝带之家”办公室主任、护士长王克荣;山西省临汾市大宁县乐堂村乡村医生,村党支部副书记贺星龙5位卫生健康系统党员代表围绕“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image.png

以下是见面会现场实录:


image.png


中宣部对外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外记者见面会。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维护人民健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开启了健康中国建设的新征程。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全心全意护佑人民健康,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抗击病毒的钢铁长城,是最美的天使,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5位医疗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代表,请他们围绕“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与大家进行交流。首先,我逐一介绍一下他们。他们是: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名誉主任李桂科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先生;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公共卫生总师张定宇先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红丝带之家”办公室主任、护士长王克荣女士;山西省临汾市大宁县乐堂村乡村医生,村党支部副书记贺星龙先生。


下面,请5位代表逐一自我介绍。首先有请李桂科医生。

image.png

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名誉主任 李桂科:

大家好,我叫李桂科,今年64岁,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医生,是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名誉主任。1981年4月,我23岁,到洱源县山石屏麻风院工作。这个地方与世隔绝,党的使命、一个医生的职责使我坚持下来,为山石屏村111个麻风病人做治疗康复。通过艰苦努力,我用了10年的时间,治愈了山石屏麻风院的所有病人,同时也治愈了洱源县洋芋山麻风村46位麻风病人。我带着这些康复者修路架桥、通电通水,帮助这些康复者,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给他们做很细致、无微不至的工作。带领村里克服了地震灾害等各种灾害,我们盖了新房、搬了新居。2014年山石屏麻风院更名为山石屏村,脱掉了“麻风”的帽子。在山石屏村,我们成立了党支部,我还在那里办了一个学校,也出了六个大学生、一个研究生。村民们为了生活更好、更幸福,我们种植核桃。2017年4月我退休了,我仍然选择留在山石屏村。我还和村民们在山石屏村一起建了麻风历史博物馆,让村民们永远记住这段历史,永远感党恩。谢谢。


image.png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 张伯礼:

我叫张伯礼,是一名中医。我主要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还有中医药现代化。半个世纪以来,我一直从事这项工作。去年参加了中央指导组赴武汉的抗疫工作,和支援武汉的全国医务工作者,以及武汉当地的医务工作者,一起参加了武汉保卫战。我们打了一场非常漂亮的阻击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从那以后,我又参加了今年1月份石家庄的抗疫工作,主要是关于农村的疫情防控以及恢复期病人的康复治疗。去年以来,为了应对国内多点散发、局部小范围的疫情,以及救治海外中资企业、医疗队等被感染的同胞,我和一些国外的同仁、医疗机构进行了几十场学术交流。

总之,在这些抗疫工作中,我们都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我想,这项工作我们还要继续做下去,直到这次抗击疫情取得最终胜利。谢谢大家。

image.png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公共卫生总师 张定宇:

我是张定宇,以前是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院长。2019年12月29日,第一批转诊来的病人到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金银潭医院就成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风暴眼。我们最早开始收治病人,我是一个医生,更是一名党员,也是湖北省、武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点救治医院的院长,任何一个身份我都不能退缩。我和我们的党员、医务工作者战斗在一线,用血肉之躯筑起了生命的通道,保护了我们的病人,为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作出了我们的贡献。

现在我在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工作,岗位变动了,承担的更多是一些宏观层面的工作,但是责任更重大。我将不忘初心,勇担使命,继续为卫生健康工作、为人民的生命健康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


image.png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红丝带之家”办公室主任、护士长 王克荣: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我叫王克荣,是北京地坛医院“红丝带之家”的护士长。1984年,我从北京护士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了传染病医院。37年来,我护理过27种传染病的5万多名患者,像我们平时经常说的甲肝、狂犬病、梅毒,还有艾滋病、非典、甲流,这些病我都护理过。

我是1997年开始从事艾滋病护理工作的,其实和大家一样,我第一次进病房的时候也挺紧张的,帽子、口罩、隔离衣、手套,全副武装自己。二十多年过去了,我现在已经从当初那个紧张不安的小护士成长为国家艾滋病防治专家组的成员,成了艾滋病患者口中的“王姐”。我喜欢这个称呼,就像家人一样。在我的手机中有很多艾滋病患者的联系方式,从最初的几个、几十个到现在的上千个,我的手机是24小时开机的,我最怕的就是病人晚上有什么急事找不到我。

工作这么多年,其实我感触最深的是作为一个临床一线的护士,我的初心就是做一个好护士,我特别希望能够用我的技能、知识,帮助更多艾滋病患者,向他们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谢谢大家。

image.png

       山西省临汾市大宁县乐堂村乡村医生,村党支部副书记 贺星龙: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好。我叫贺星龙,是来自山西省临汾市大宁县乐堂村的一名乡村医生,也是一名基层全科医生,主要负责我们乡镇卫生院的防疫工作。1996年我考上了运城市卫校,由于家里没有钱,村里的乡亲们给我凑了3025块钱,让我上了卫校。2000年,我从卫校毕业就回到我们村当了一名乡村医生,当时一些亲戚、同学劝我不要回村里,让我去省城发展,我没有听他们的,毅然回到了村里。回到村里,我们周围村有一些老人得了病,不能直接来我的诊所,我就咬牙在信用社贷了4000块钱买了第一辆摩托车,又印制了1000多张名片,名片上写着“24小时上门服务,不收出诊费”。哪里有病人,我就骑着摩托车到他们村里、到他们家里去看病,我们周围村的人都称呼我为“摩托医生”。

这几年,我从步行到骑自行车,再到骑摩托车,总行程达40多万公里,先后骑坏了7辆摩托车,背破了12个药包。在脱贫攻坚中,我们县成立了健康扶贫双签约团队,建立了“县乡村”医联体建设机制,打通了服务贫困患者的“最后一公里”。这几年,我们贫困村焕然一新,有了新的气象。其实,这几年我做的所有工作都是一名乡村医生应该干的,也是一名党员应该做的。今后,我还要带着这份初心继续走下去。谢谢大家。

寿小丽:

谢谢星龙的介绍,也感谢5位代表。这5位代表,我想大家都非常熟悉,他们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今天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能与他们面对面进行交流。下面,我们就把时间留给各位记者,请大家提问,提问前还是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总台央视新闻中心记者:
我想请问一下张定宇主任和张伯礼院士,你们都是全国家喻户晓的抗疫英雄,也获得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颁发的“人民英雄”荣誉称号。我想问一下,请问你们是如何理解人民英雄的含义的?作为一名党员,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是怎样体现在工作中的?

张定宇:

英雄都是平凡的人,我是一名最平凡、最普通的医生、一名党员。我们每个人都是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党员要在平常的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这个时候你就能成为一名顶天立地的英雄。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树立一个信念,英雄就来自于平凡,英雄就来自于人民。
目前,我在湖北省卫健委工作,以人民为中心是卫生工作的核心。当前湖北省卫健委工作的重心有两个,一个是打造疾病预防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湖北样板”。第二个是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的“323”攻坚行动。“3”就是三个重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2”是指高血压、糖尿病。“3”是指出生缺陷、青少年近视、精神卫生。“323”攻坚行动目前已经在全省展开,重点解决影响人民健康的主要问题。
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把党的卫生工作方针融入到工作当中去,这也是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干部应该履行的职责。谢谢。

张伯礼:

我想说,去年得了这个称号很突然,原来没有这个思想准备,突然间告诉我获得了这个荣誉。因为在我印象当中,全国人民都是英雄,在武汉我写了一首诗,“人民才英雄”,这是发自内心说的,武汉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武汉是英雄的城市。去年年初,大家对新冠肺炎不了解,继武汉之后,北京新发地等多点散发,但是死亡率很低,说明我们总结了经验,而这个经验有武汉人民的奉献。所以,我说武汉的人民才是英雄的人民,全国的医务工作者都是英雄,我只是其中普通的一员。所以,我是代表广大医务工作者受到这个表彰,得到这个称号,我是这么理解的。

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的宗旨,在这次抗击疫情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我们自己本身也深受教育,千方百计抢救每一个生命。而对我们来讲,做好医生的本职工作,为人民服务,就是履行党员义务。我做的是中医药工作,中医药如何更好地防病治病,如何更好地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搞好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我想这都是为人民服务。

如果从微观上来讲,我是一个医生,看好病,为每一个病人服好务,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体现。经常有人问我看病的体会,我想,作为一个好医生,主要一点就是换位思考,你和病人换个位,假设我是患者的话,我希望得到什么样的照护,我希望听到什么样的声音,就可以了。第二,一定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不管是做检查还是开药,是不是把病人的利益最大化。还有一点,因为病人了解的医学知识不如我们多,所以我们还要为病人担当,这个手术该不该做,检查该不该做,药该怎么吃,应该给病人解释清楚,帮助病人下定决心怎么办。我想,这虽然是点点滴滴,但都体现出来为人民服务,体现出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实践。谢谢大家。
澎湃新闻记者:

我的问题想提给王克荣护士长。我们知道,艾滋病人是一个孤独的群体。您担任“红丝带之家”的护士长,从事艾滋病患者关怀工作20余年,您认为艾滋病患者群体的境遇有哪些变化?他们目前面临的处境还有哪些需要改善的方面?谢谢。

王克荣:

谢谢您的提问。说起孤独,我们每个人都害怕孤独,艾滋病患者也和我们大家一样。当一个人感染了艾滋病后,他特别怕社会的歧视、家庭的抛弃,还有社会的远离,所以有一些人就选择了自我逃避,他把自己关起来。还有一部分人,可能他和大家在一起时说说笑笑,一起工作、生活、学习,你看不出来他是一个HIV感染者,他们把病情当个人隐私一样,给它保护起来。其实,这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艾滋病已经从一种人们比较害怕的病,变成了一个可防可治的慢性传染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国家第一例艾滋病是在1985年发现的,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以及科学的进步,艾滋病已经可防可治。以前患者感染了HIV以后,面临的就是死亡。现在其实就是好好吃药,坚持治疗、定期随访,他们就能活到正常人的平均寿命。以前很多患者没有药物治疗,现在国家有“四免一关怀”政策,有些药进入了医保。还有一些自费的药,病人的选择面和以前相比是非常大的。以前,很多艾滋病患者感染以后就封闭自己,现在有很多艾滋病患者已经走出来了。

我所在的“红丝带之家”是一个志愿者团队,其中有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就是同伴志愿者,也就是同伴教育员,他们都是我们帮助过的一些患者。他们走出了孤独,并且到这里帮助其他患者,和他们分享服药经验、怎么告知家里人得了病、副作用怎么应对。每天这些同伴志愿者和我们在一起,我真是觉得挺欣慰的。我觉得爱是可以传递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不仅仅是在艾滋病治疗方面,而且在宣传、教育、预防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大家可能觉得艾滋病离自己很远,但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特别希望从患者的角度正确认识艾滋病,好好治疗。从家庭的角度,家庭里要接纳艾滋病患者,对他们给予支持。从社区来讲,社区要接纳艾滋病患者,给予社区的支持。对于医疗机构、疾控中心,还有政府部门,我们要各行其职,向艾滋病患者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谢谢。

红星新闻记者:

尚未平息的新冠疫情给中国乃至世界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你们在抗疫经历中最深的感受是什么?从你们各自的工作岗位出发,经此一疫,你们对我国的健康事业有没有什么新的思考?谢谢。

张伯礼:

疫情肆虐,直到现在还没有平息,海外一波一波又一波,国内也是多点散发。但是,我们现在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了,不管是隔离防控还是救治,和去年比,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在抗疫战争中,就是我们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一点。当时给我们的指示就是千方百计救活每一个人,不管是老人还是儿童,都是一样的,我觉得这个给我印象是最深刻的。石家庄今年1月份,小果庄村集体感染,有很多是孩子,最小的孩子几个月,还在喂奶,也被确诊感染,被隔离。隔离以后,我们的护士们就像他的妈妈一样照顾他,轮流抱着,因为孩子离开熟悉的环境,老哭老闹,几个护士轮流在楼道里走来走去,定期给他喂牛奶,抱着他直到他睡觉,一直这么照顾他直到他解除隔离。一个那么小的生命,大家那么多人在维护着他,非常令人感动。这是给我的一个印象。

通过这次抗疫,我们也总结了很多的经验,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经验就是如何做好强基层,我们的基层不管是石家庄农村的经验,还是武汉社区的经验,强基层不但要强硬件,还要强软件,要强服务的能力,这点我们印象很深。

张定宇:

在这次抗疫中,我们能感受到人民领袖和我们心连心。2020年1月24日,当时是金银潭医院非常困难的时候,我们突然接到通知,有解放军医疗队和上海医疗队驰援我们,我们事先完全没有准备。实际上,党中央一直牵挂着我们,你会感觉到那种温暖,得到鼓励。所以我想说,有领袖的带领,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疫情。

第二个我想说的是,我们的党员和党员医务工作者,他们冲在一线,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没有请战书,没有决心书,都没有,一声号令,直接冲到最前线。他们带了头,全院的干部职工就跟着一起上,这就是我们的党员所起的表率作用。

援鄂医疗队来自不同的单位、医院,他们之间不是特别熟悉,靠什么连接?就靠共产党的旗帜、共产党的号召,我们把党的建设开展在病房里面,把党支部、党小组建在病房里面,很容易就把大家团结起来了,成为一个一个战斗的团队,我们抗疫的指示、医疗方案、工作流程顺利展开。

张伯礼:

我插句话,方舱当中很多患者素不相识,他们恐惧心理很重,所以我们成立了医生支部,患者成立了患者支部,两个支部对接,反映他们的情况,把我们的一些认识、解释、医嘱告诉患者支部,他们去做工作,两个支部起了非常好的作用。方舱练太极拳、八段锦,他们非常活跃,两个支部互相鼓励。医生和病人互相鼓励,体会在方舱里面,医患关系非常好,两个支部起了很大的作用。

张定宇:

我想说,党的建设是实实在在的,能够推进我们的工作。如果有什么要总结的话,我觉得,我们需要注重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以及提升综合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也希望所有的综合医院能够整体提升这方面的能力。谢谢。

王克荣:

我也想分享一下,因为我在北京地坛医院,我感触最深的和张院士一样,就是八个字: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为临床一线的护士,我还感受到我们的责任。北京地坛医院是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是新发突发传染病的救治中心,地坛医院在这次疫情中,是北京市收治患者最早、收治患者最多、收治时间最长的一家医疗机构,现在它是北京市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现在我们医院还有很多战友、医护人员还在一线隔离区里面工作。

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地坛医院。当时很多人知道地坛医院收治新冠患者以后,大家都绕着走。在那个时刻,习总书记到地坛医院来,对我们特别鼓励,我们特别激动。当时习总书记跟我们讲,要怎么样控制新冠疫情,让我们注意好好保护自己。作为一线的医护人员,舍小家顾大家,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要和全国人民在一起,战胜新冠。

我想说一下,在疫情期间,其实有两点感受挺深的,因为我在临床一线主要是做艾滋病患者的服务工作,在“红丝带之家”,针对艾滋病患者治疗的延续,我在想,在新发突发传染病来的时候,怎么样保障像艾滋病患者这样的慢性病治疗的延续和他们的生命安全,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刚开始在北京发现新冠疫情以后,我们在国家CDC指导之下,我们开启了异地借药,在春节的时候我们就得到这个消息,滞留在外地的患者可以在当地就近抗病毒治疗点,领取国家免费的抗病毒治疗药品。后来我们在不断完善,优化流程。地坛医院很少有艾滋病患者断药,截止到去年年底,我们为4000多位艾滋病患者邮寄药品,这里面包括基层的医疗机构,一些社区、社会组织全都参与进来,保障艾滋病患者治疗的延续性。这是第一。

第二,我们在疫情期间应用大数据为全国的艾滋病患者提供更加优化的服务。当时做了1000多位艾滋病患者的调查分析,服药对他们是最重要的。我们当时开设了互联网医疗,特别受患者欢迎。我们也在想,怎么把咨询辅导、人文关怀从线下挪到线上,让它更丰满起来,为更多的艾滋病患者服务。谢谢大家。
贺星龙:

我是来自基层的一名乡村医生。疫情以来,我们乡村医生做的工作就是对在外打工回来的年轻人进行体温监测、上报。基层老百姓在电视和微信里能够看到,高风险地区医院的医护人员都争先恐后去一线,老百姓特别称赞。以前打仗的时候,是军人去战场,现在是医生。两位张老师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都称赞说这就是人民的医生,特别崇拜他们。我们在疫情排查的时候,有些老百姓从外地回来,村里人说咱们哪儿也不去,就在家隔离,咱不给国家添乱,让咱打疫苗咱就去接种疫苗,这样就觉得自己给国家做贡献了。我们作为医务人员,特别自豪。老百姓称赞医务人员把健康放在第一位,党和国家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说党和国家这几年的政策好,社会主义制度好。

李桂科:

疾控中心的一个工作就是流行病学调查,起初这个事情比较难做,因为要排查清楚。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新冠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老百姓看到国外疫情又那么严重,现在我们下去做工作很好做,我们是最基层的,是县疾控中心,一下去老百姓就说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要给他安排什么、说什么,他们都非常积极的支持。众志成城、抗击疫情,这点是我最大的感受。谢谢。

寿小丽:

我想,抗疫的经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刻骨铭心的。对我来说,我觉得也有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就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伯礼院士大年初三进入武汉,在武汉待了80多天才撤出,非常不容易。当时还有很多的援鄂医疗队到达了武汉,当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武汉举行了多场新闻发布会,还有见面会,很多援鄂的医生护士当时都参加了我们的见面会。我记得当时协和医院的领队跟我说了一句话,他说我们这次来,都是义无反顾的。很多人都是80后、90后,很多人都还是“孩子”。当时网上流传着一段视频,是定宇院长作为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在机场送行援鄂医疗队的医生、护士们,非常感人,很多人看完那个视频都泪目了。所以,这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给我们的印象也非常深刻。

好,我们继续提问。

推荐文章

推荐企业

更多>>

关于我们 | 团队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8-2023 中国中医药康养网  
  京ICP备202004167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6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