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珪,字君璋,号中阳,道号洞虚子,生于元至元元年(1264),卒于元至正十四年(1354),平江府常熟(今江苏常熟市)人。王珪是元代著名的养生家、道士,是医学史上著名的隐士医家之一,后人尊称其为王隐君或王中阳。代表作为《泰定养生主论》。王珪提出养生参悟三教以养“心”为主、实践内丹而炼化精气、分段养生以量力而行的养生思想,阐述了个体从孕育到终老不同阶段的养生方法。同时,王珪对痰证的因机证治多有发挥,被历代医家视为痰证学说开拓创新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临证经验,也主要体现在对痰证的认识与治法方药的创新方面;所创礞石滚痰丸,作为中医临床治疗痰证的代表方剂而被广泛应用。王珪有关痰证的理法方药对后世影响深远。
一、主要著作
据史料记载,王珪著有《泰定养生主论》《道德经注》《还原奥旨》《四书道统》《山居幽兴集》(另作《幽居感兴集》)等。可惜除《泰定养生主论》被公认为王氏著作外,其余均未见传或已散佚。
二、学术特色
(一)养生学术特色
1.养生思想
中国养生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就达四千年之久。如《道德经》中不仅有“善摄生者”的记载,更重要的是从对道的特性和规定性的认识和把握,引申出以自然为本、以无为为用、返璞归真等养生的基本原则。《庄子》不仅提出了“养生”的概念,其中主张齐生死、等是非,提倡“安时而处顺”,以无用为用,追求真人、至人、神人的理想人格,倡导“心斋”“坐忘”等养生方法,对中国传统养生影响甚大,对道教追求长生不死的观念也有重要影响。《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的问世代表了中医独特理论的形成,同时也确立了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王珪作为元代著名隐士医家,博学多识,对于三教养生方法独有神悟。
2.养生法则
在《泰定养生主论·卷一·论婚合》中,王珪将“道法自然”看作是事物存在的最高指导原则,认为道孕育出万物,万物也在道中,即“物无巨细而自然在其中”。照此,《泰定养生主论》按照生命的自然规律,从婚合、孕期开始就讲究养生,“以御未然之病”,并将各种养生措施贯穿于人生之生、长、壮、老的全过程中。
(二)医学理论特色
王珪有感于东坡跋《楞伽经》所云:“譬如里俗医师,不由经论,直授方药以疗病,非不或中。至于遇病辄应,悬断死生,则与知经学古者,不同日而语也。”因此著《素问》节要叙论一篇,概述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性,文言:“盖六气,如医者之司属也。标本,如事之先后也。阴阳,如事之彼此也。虚实,如事之可否也。诊脉,乃医者之审委也。故百病所属之气,如网之在纲。对病处方,则如纲之于网。而理明证定,治乃无误矣。”(《泰定养生主论·卷三》)为使“道达清氛”,王珪依次撰写与医理有关专论,包括发病、病家、医家以及与疾病相关的阴阳、虚实概念与脉证论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