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中医药康养网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中医中药

重庆城口:中药材成为致富“良药”

时间:2022-09-22  记者:未知  作者:未知  来源:中医中药  点击: 407 次

重庆市城口县,位于大巴山腹地,这里野生中药材资源面积超过10万亩,包含天麻、太白贝母、五味子、淫羊藿等中药材,是名副其实的中药材“富地”。


过去,城口的中药材多在本地“流通”;如今,城口坚持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两手抓,中药材产业链逐步完善成熟。药材变药“财”,勤劳的城口人也从“苦药材”中提炼出了“甜生活”。


农户增收

 荒地种出致富药


处暑前后,是中药材连翘成熟的时节。


“你看对面那一匹山上全是种的连翘,前两天我们还请了十几个人来帮工。”城口县龙田乡卫星村村民徐秀刚是当地的中药材种植大户,这两天刚忙完自家的连翘采收工作,烘房里整齐码放着饱满的连翘果实。


徐秀刚介绍,村里的山地种粮食产量不高,家里常年通过种药增产。种植连翘是从2005年就开始了,由于连翘适应当地气候土壤环境,在管护方面比种庄稼更省事,还能利用起很多陡坡荒地,“莫看他现在不起眼,开出的黄花花儿大片大片的很好看。”


徐秀刚有几十年的中药材种植经验,早年便有意培养儿子徐万海作为自己的“接班人”。近两年赶上县里大兴中药材产业,便在村里组织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如今徐万海已挑起大梁,专门负责管理合作社相关事宜。一方面,吸纳村民入股,只要村里想要种植中药材的村民都能入社,共享种植经验;另一方面,采用企业用工管理模式,给务工的村民发劳务费,让他们在药材收益的基础上还有务工收入。目前卫星村已有上百人加入专业合作社,全村人拧成了一股绳。


据卫星村村支书介绍,经过多年发展,卫星村的连翘种植面积达到了1500多亩。同时,云木香、独活等产业也蓬勃发展,全村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了3200亩,药材产量也从2吨扩展到了8吨,人均年收入超过8000元。


产业发展 

打通加工销售全链条


要打开市场,完善产业链,企业是关键一环。


在城口县工业园区,大大小小的中药材加工企业星罗棋布。每到中药材成熟上市的季节,成吨的城口药材在这里进进出出。从粗加工、制药到销售,延伸的产业链,让满身泥土的药材通过全方位的“包装”,有了新面貌。种植户也因此获益,不起眼的“土疙瘩”,成为致富的“金元宝”。


2019年,城口县的村民们便告别了过去粗放的采药模式,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中药材生态种植。2021年,全县中药材投产面积近10万亩,接近40%的农户参与到了中药材产业中。


城口县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县积极整合县工业园区资源,培育以原料、饮片生产加工、配方颗粒、提取制剂、成药生产、健康新产品生产和产业科技平台建设的大巴山药谷中医药健康产业园。


目前,园区已落地重庆天宝药业、昭德堂制药、神田药业、三源堂等企业。预计到2023年,中医药产业园区药材加工企业达7家以上。


科研合作

打造“大巴山药谷”


中药材种植业要长足发展,不能缺乏科研力量的支撑。


城口县中药材资源丰富,境内可供开发利用的中药材有上千种。过去,由于科研能力滞后,农户们“身在宝山不识宝”。2020年,城口县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合作共建重庆大巴山中药研究院,与西南大学建立深度合作机制,推动县域中药材产业科研能力建设,“科技赋能”为种质资源开发绑上了“加速器”。


在大巴山中药实验室及陈列室,可以开展中药材质量检测,展示陈列城口典型中药资源植物标本等。目前城口县已完成600余种城口典型中药资源植物标本中药材样品或中药饮片样品展示陈列收集、5个“药文旅”健康服务综合体初步规划、10余种药膳食品的开发。


近年,城口县更是将中药材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特色主导产业来抓,制定印发了城口县中药材产业提升行动计划和城口县中药材产业扶持办法。同时启动“大巴山药谷”商标注册,成功申报“城口独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目前,城口全县中药材资源总量达36万亩,产值近七亿元,建有规范化种苗基地、种植基地77个1.2万亩。


“十四五”期间,城口的目标是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产值突破18亿元,培育二亿元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五家,将大巴山药谷培育为重庆名牌。


推荐文章

推荐企业

更多>>

关于我们 | 团队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8-2023 中国中医药康养网  
  京ICP备202004167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6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