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追求长寿的人,大概都知道做人不能太“胖”。
肥胖是个筐,有太多疾病都能往里装,从体型上来说,身上这两处太“圆”的话,就基本与长寿无缘!
01
肚子圆滚滚:腹型肥胖
腹型肥胖,又称内脏型肥胖、中心性肥胖,即我们常说的大肚子,这种内脏脂肪肥胖比全身性肥胖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内脏脂肪是存储在腹腔内,围绕在很多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包括肝脏、胰腺和肠等。
当肚子出现“圆滚滚”时,就说明腹部脂肪堆积很多,肚子里的器官也被大量脂肪包裹。此时,就算体重是达标的,身体可能已存在一系列疾病。
1腰粗一公分,寿命减一岁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一级专家童南伟教授曾讲到腹型肥胖的影响:
大量内脏脂肪可能会把胃往上顶,从而引发胃灼热;
会挤压肺的扩张空间引起呼吸困难;
分泌各种物质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等)的发病风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腹型肥胖的影响还不仅于此——
脂肪肝
腹部是肝、胰、胃、肠道等重要器官的集中地,内脏脂肪会影响肝脏功能,导致脂肪肝。中国医学前沿杂志曾刊登的一篇研究就指出:中心性肥胖是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最重要的因素!
癌症
据奇点网报道,肚子上的赘肉会释放致癌因子,增加癌症的风险。而且,在2千万亚洲人中的调查还发现,粗腰与18种癌症风险升高有关。
心脏疾病
腹部脂肪过多会造成血流量需求增加,从而加重心脏的泵血负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风险更大。
腹型肥胖者也更易出现不孕不育等问题。这类人生殖内分泌易出现问题,男性精子质量下降,女性体内雌激素代谢变化易导致不能诱发排卵。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第一种:测腰围
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即为腹部肥胖。
但测腰围判断腹型肥胖的方法,也有局限性。
第二种:测脂肪含量
我们在说肥胖的时候,说的其实是身体里的脂肪含量。
借助仪器,CT和磁共振是诊断腹型肥胖和身体脂肪含量最精准的方法。
第三种:肉眼看
还有一种最直观的方法:站直后低头往下看,如果肚子比“心窝子”突出,那么即使你的BMI指数在正常的范围内,你也已经达到腹型肥胖的标准。
方法你掌握了吗?快对照看看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02
脑袋浑“圆”:警惕粗脖子
说起肥头大耳,很多人会自然想到脖子粗。脑袋肥“圆”的人往往少不了脖子粗。
除了关注体重和腰围外,你还需要关注下你的颈围。多个研究发现,脑袋肥“圆”、脖子粗的人健康问题亦太多。
1脖子粗一分,疾病风险多一分
颈围越大,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越大。
脖子变粗意味着血脂异常的可能性更大,要警惕冠心病。双下巴、脖子短粗都可能是心脏不健康的信号。2017年新医学期刊发布的一项研究就指出:
男性颈围在36.38~37.80cm的人群的冠心病发病风险最高。
女性颈围在33.60~35.35cm区间冠心病发病风险增加1.42倍;颈围在35.35cm以上的女性,冠心病发病风险则增加了2.54倍。
睡眠呼吸暂停,加重睡眠意外。
堆积在颈部的脂肪会造成气道活动负荷增加,从而导致并加重阻塞性睡眠窒息的发生。
在呼吸科,常会加测颈围,帮助判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风险。
糖尿病。
即使腰围符合标准,但如果脖子过粗,也容易使血糖偏高,糖尿病风险增加。
脖子粗的人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最好定期检测血糖,以预防或尽早发现糖尿病。
糖尿病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有密切关系。
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中阻塞性睡眠暂停综合征的患病率在60%以上。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会通过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缺氧等问题导致血糖升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脖子粗,警惕甲亢。
脖子粗也就是甲状腺肿大,是甲亢的一个典型症状。当出现脖子前面、气管两边肿起来,而且逐渐增大,伴随体重减轻、心慌等症状时建议尽快咨询医生。
2自测颈围,最好不要超过这个数
保持身体直立,双臂自然下垂,请别人帮忙用软尺测量脖子最细的地方,即第七颈椎(低头时后脖子最突出处)到喉结下方的周长。
正常人的颈围应该是:
男性<38cm
女性<35cm
两个数值都超标,肥胖没跑
不论哪里胖,运动都是良方。要减肥,关键还是要管住嘴,迈开腿。
1管住嘴
肚子大的人必须少吃点,在以前吃的“量”的基础上,再少一点。
脖子较粗的人,可以每天吃点坚果,因为坚果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维持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辅助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2动起来
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细胞》子刊曾发表一项研究结果:蹬自行车,减大肚腩!
研究团队在人体试验中证实,通过测力自行车(类似于健身房的动感单车)进行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能够有效地减去腹部脂肪。
身体条件允许的朋友们不妨试试。
大多数中老年朋友都有些慢性疾病,这类特殊人群的运动处方要将身体状况作为选择的参考标准,有慢性病的人不妨这样选择运动。
高血压病人选择小量和中等量有氧运动。推荐运动: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游泳、骑车、健身舞等。
糖尿病结合柔韧性、有氧运动、力量训练,能更好的控制血糖。推荐运动:散步、太极拳、自编体操有氧运动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最后可做局部的力量练习,如举哑铃、仰卧起坐等。
心脏病患者最适合的运动是步行,最好走平路,不要爬楼梯。刚开始每周运动3~5天,每天两次,逐渐增加至每天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