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中医药康养网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中医中药

中医药技术和科研成果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专访中医教授吴汉卿谈中医药对新冠状肺炎的防治

时间:2020-02-15  记者:日月  作者:未知  来源:中医药康养网  点击: 1880 次


编者按:疫情发生后,我国中医药医疗人员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在救治患者坚持中西结合的同时,中医药技术和科研成果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刚刚在湖北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透露,目前,湖北地区确诊病例中医药参与率达75%以上,其他地区超过90%。中医药在湖北还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记者对中医专家吴汉卿教授进行了专访。


一、中医对瘟疫(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


中华五千年历史,有史记载从西汉到清末期间,经历了321次瘟疫大流行,中医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及抵御瘟疫方面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中国古人非常重视传染病。”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当中就有预防传染病的记载;《伤寒论》、《温病学》等对瘟疫传染病有很多预防治疗的方法。

《黄帝内经》认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称为:“戾气”、“疫气”具有疫毒性质,其感染人体发病相似相互传染。所以2003年爆发的“非典”与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都属于中医瘟疫传染病的范畴。除了以药物治疗瘟疫外,古代中医还总结出“隔离、检疫、消毒、保持良好的环境和个人卫生”、“未病先防”,“治未病”等经验,应对瘟疫病的蔓延,取得了确切的成就。


二、中医抵御大型瘟疫的贡献

东汉末年瘟疫流行,张仲景故里南阳,其宗族众多,二百余口人,建安纪年十年间,受瘟疫感染,伤亡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仲景感昔生命受伤寒瘟疫沦丧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在《素问》、《难经》、《阴阳大论》、《汤液经》等基础上,撰写了医学鸿著《伤寒杂病论》,开创了“六经辨证”、“四诊八纲”、“理法方药”之先河,为中医治疗伤寒温病奠定基础,成为千年来伟大的医学经典,泽惠后人。

晋朝葛洪的《肘后方》记载了“虏疮”(天花)、“狂犬咬”(狂犬病)等传染病治疗方法;金元八大家之一李东垣编著《试效方》,有普济消毒饮治瘟病良方;明代著名温病学家吴又可著《温疫论》,提出温病疫毒从口鼻入,侵犯肺经留于隔膜,创立了“膜原学说”,总结出名方“达原饮”,成为治疗温病学创始人;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编著《温热论》,提出瘟邪首当犯肺经,逆犯心包理论,创立了卫气营血为证辨治温病纲领;吴鞠通著《温病条辨》论,提出了三焦辨证纲领;清末温病学家王世雄著写《霍乱论》;伍连德东北鼠疫大流行,首先提出人传人,建立隔离防治,焚烧尸体病源,为全世界防治鼠疫作出巨大贡献。其后的医书对疟疾、麻疹、白喉、水痘、霍乱、痢疾、肺结核等急性传染病及其辨证治疗办法都有明确记载。

 1956年丙申年

石家庄爆发了流行乙型脑炎,西医控制不住,疫情越来越重。不得已周恩来请名中医蒲辅周把脉开方。蒲老结合运气学说,根据石家庄久晴无雨(属暑温)的气候情况,清热解毒养阴,总结治疗“乙脑八法”以仲景经方:白虎加苍术汤、杏仁滑石汤、三仁汤等中药方剂化裁,大见奇效,治愈率高达90%以上,疗效远超世界水平,拯救了上万人的生命。

 1958年戊戌年

广州流行乙型脑炎,国医大师邓铁涛针对暑热伏湿之证,同样用中药对证施治,疗效亦达90%,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同样挽救了上万人的生命,且完全无后遗症。

2003年癸未年

非典爆发。应用西医治疗,死亡率非常高,人心惶惶。而广州在邓铁涛老中医的指导下,用中医来治疗非典,死亡率即降成零。北京最后不得已,使用超大剂量激素才勉强治愈了患者。但患者康复后导致股骨头坏死,后患甚大。

据中国中医研究院最新编辑出版的《中国疫病史鉴》,从西汉到清末,中国至少发生过321次大型瘟疫。中医药与各种瘟疫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对决,在有限的地域和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中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西班牙大流感、欧洲黑死病、全球鼠疫那样一次瘟疫就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悲剧。 

 

三、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后会有哪些症状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常见的早期症状多为:发热、干咳、咳黄绿色痰、四肢乏力,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部分严重病例,症状加重引起肺炎时,会出现症状,发热、咳嗽、咳黄绿色痰、呼吸困难。甚至会引起呼吸道综合症,脓毒症,肾衰竭甚至死亡。

目前,缺乏针对病原体的有效抗病毒药物,以隔离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

1、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常见的主要症状:发热、干咳、咳黄绿色痰、四肢乏力,严重者呼吸急促、呼吸困难,X光肺片花状改变。

2、普通感冒主要症状:咳嗽、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喉咙痛、咽部不适。


五、中医如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黄帝内经》曰:“瘟疫病因多为感受疫戾之气”,又称戾气、乖戾之气。本次瘟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原因是猎食野生动物携带的“冠状病毒”,引起人类的传染,通过空气呼吸道传播与接触传播,出现人传人的现象,因此,该病邪具有强烈的传染性特点,即可散发,又可流行传播爆发。

因肺主气而司呼吸,病邪从口鼻而入,病邪首先损伤于肺,病位在肺,因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容易累及脾胃,出现阳明经胃肠症状,所以本次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属于中医瘟疫病范畴。

就这次爆发的瘟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基本病机特点为“寒湿、瘀热、毒邪、瘀阻”。以《伤寒论》六经辨证为纲,为病机为目。中医分为四种证型:“寒湿郁肺、邪热壅肺、内闭外脱、肺脾气虚”。吴汉卿教授根据中医“因时、因地、因人”三因制宜特点,可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参照以下方案进行辨证论治。

吴汉卿教授根据历代中医先贤防治瘟疫的经验,目前瘟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特点,参考目前中医药主管单位防治方案,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了中医对“瘟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出以下中医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原则:中西并重,针药并用,内外结合,清利肺气、健脾益气、回阳固脱、补肾元气。

1、初期:寒湿郁肺型(太阳经病寒湿犯肺)

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或未发热,干咳少痰,咽喉干痛,四肢倦怠乏力,胸闷腹胀,或有恶心呕吐,大便不畅。舌淡红,苔白腻,脉濡。

治法:宣肺利气、化湿解毒。

(1)中药治疗方剂:麻杏薏甘汤加减;

方药组成:麻黄9g,杏仁10g,白术10g,茯苓15g,陈皮10g、厚朴10g,薏苡仁30g,荆芥穗10g,防风10g,红景天15g,生姜10g甘草6g。

方解:麻杏薏甘汤中的麻黄解表宣肺,排出肺内郁热;杏仁能消降肺气,肺与大肠相表里,兼能清除大肠余热;茯苓、薏米健脾利湿;白术健脾而运化水湿,转输精津,使水精四布;荆芥、防风,解表透邪;红景天健脾益气,清肺止咳,活血化瘀;生姜温阳散寒,健脾和胃止吐;甘草调和诸药,健脾扶正。

(2)针刺或艾灸治疗:

功能:利肺气、扶正气,增强抵抗力,改善症状;

选取穴位:鱼际、尺泽、气海、中脘、足三里(双侧);

频次:每天一次。

2、中期:邪热壅肺型(太阳、少阳与阳明经合病)

临床表现为:往来寒热或发热,口渴而不欲饮,胸闷、咽干少痰或黄绿色痰,腹部胀满,食欲不振,肢体困痛,大便不畅或便溏。舌边尖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化湿,宣肺透邪。

(1)中药治疗方剂:麻杏石甘汤、小柴胡汤与达原饮加减;

方药组成:柴胡15g,黄芩10g,麻黄9g、杏仁10g,石膏15g,霜桑叶10g,金银花15g,瓜蒌皮15g,云苓15g,川朴10g,槟榔10g,草果仁6g,红景天10g,生甘草6g。

方解:方中的麻黄解表宣肺,排出肺内郁热;杏仁能消降肺气,肺与大肠相表里,兼能清除大肠余热;石膏清热生津,降胃火肺火大肠火;柴胡解肌退热,和解少阳之热;黄芩清肺经热邪,燥湿解毒;金银花、霜桑叶气味芳香,既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清肺化痰;霜桑叶辛凉解表,清肺化痰止咳;瓜蒌皮宽胸利气化痰,云苓健脾温阳化湿;川朴芳香化浊,理气祛湿,下气消胀;槟榔辛散湿邪,化痰破结,使邪速溃;草果辛香化浊,辟秽止呕,宣透伏邪;红景天健脾益气,清肺止咳,活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健脾扶正;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宣肺透邪健脾祛湿。

(2)针刺或艾灸治疗:

功能:清热利肺、宽中利气,增强抵抗力,改善症状;

选取腧穴:合谷、尺泽(双侧)、膻中、太冲(双侧)、神阙(肚脐)、足三里(双侧);

频次:每天一次。

3、重症期:内闭外脱型(少阴经病症)

临床表现为:高热烦躁、神昏,胸腹灼热,手足逆冷,呼吸急促,舌质紫绛,苔黄褐或燥,脉微欲绝或浮大无根。  

治法:回阳救逆,开闭固脱。

(1)中药治疗方剂:四逆加人参汤

方药组成:人参(或红参)15g, 制附子60g(先煎2个小时),干姜30g,炙甘草30g,红景天15g。

方解:人参(或红参)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制附子性温热,助阳扶正,回阳救逆,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干姜温中散寒,可助附子回阳救逆;红景天健脾益气,清肺止咳,活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健脾扶正。

(2)针刺或艾灸治疗:

功能:回阳救逆、醒脑开窍;

选取腧穴:百会、人中、内关、神阙(肚脐)、足三里(双侧);

频次:每天一次。

4、恢复期:肺脾气虚型(太阴经病症)

临床表现为:气短、倦息乏力、纳差呕恶、痞满,四肢无力,便溏不爽,舌淡胖大,苔白腻,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益肺气、燥湿化痰,健脾扶正。

(1)中药治疗方剂:六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

方药组成:人参(红参)15g,炙黄芪30g,茯苓15g,白术10g,姜半夏9g,陈皮10g,藿香10g,山药30g,砂仁6g (后下),炙甘草6g。

方解:方中以人参(红参)补元扶正;炙黄芪补中益气,补中养胃;茯苓渗湿健脾;白术健脾燥湿;陈皮理气化痰,姜半夏燥湿化痰,砂仁健脾和胃,理气散寒;山药健脾益胃,补益肾气;使以甘草调和诸药。全方补益肺气、燥湿化痰,健脾扶正,标本兼顾。

(2)针刺艾灸治疗:

功能:补益肺脾、固元扶正;

选取腧穴:气海、中脘、足三里(双侧)、肾腧(双侧);

频次:每天一次。


六、中医怎么预防瘟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吴汉卿教授提出了中医预防“瘟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原则。

预防原则:未病先防,避秽气、扶正气、祛邪气、保元气。

1、避秽气

(1)守家两周,切断病源

中医防疫有经验,避戾防瘟防感染,

守家两周莫外动,切断传染病途径。

(2)戴口罩,勤洗手,防感染     

日常生活勤洗手,出门口罩牢记清;

口鼻外涂雄黄酒,杀毒避疫也有功!

(3)室内空气流通,清洁常消毒   

室内清洁多通风,八四消毒或酒精,

农村可洒石灰水,艾薰也可除瘴虫。

(4)佩戴避秽祛邪香囊

方药:荆芥10g,防风10g,广藿香10g,薄荷10g,苏叶10g,苍术15g,香薷10g,雄黄6g 。

功效:清热解毒,芳香避秽。

制作:将药物打粉,视香囊大小装入适量的药粉。

适用于一些容易得流感的人群,如儿童等,悬挂于车内、胸前、床头等。

2、扶正气

《黄帝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扶正祛邪防百病,正气存内邪难行。

(1)心态乐观 身体安康

瘟疫来临莫惊慌,淡定心态处世良。

中医主张精气神,百病神定身安康。

(2)室内运动,动静结合,增强免疫

居家空间巧运动,动静结合少生病。

琴棋书画调情志,气功八卦太极功;

(3)穴位按摩:增强正气,培元固本

穴位按摩补正气,百会气海足三里。

选取穴位:百会、膻中、关元、足三里、肾腧。

(4)艾灸温经补阳气,多晒太阳强身体。

(5)扶阳防病茶方:桂圆10g、白术10g,防风10g,黄芪15g,红枣6枚、生姜3片,蜂蜜。适用于体质虚弱人群,可具有预防瘟疫功效。

(6)气功锻炼太极拳、八段锦,具有扶正气健身功能。

3、祛邪气

(1)八四消毒或酒精,避免火灾要记清。农村可洒石灰水,艾薰也可除瘴虫。

(2)清热解毒利肺茶方:白茅根15g、芦苇根10g,蒲公英15g,二花10g、菊花10g,板蓝根15g,霜桑叶10g,蜂蜜。适用于易上火人群,可具有预防瘟疫功效。

(3)中药泡脚:木瓜10g,红花6g,艾叶30g,白术10g,防风10g,黄芪30g。


4、保元气

(1)保持睡眠

睡眠清心养精神,大补元气养肾精。

身体安康多睡眠,减少熬夜保青春。

(2)补肾保元茶方:黄精15g、枸杞15g、熟地黄10g,桂圆10g、蜂蜜。

(3)气功锻炼“大小周天”、易筋经,具有补肾保元气,强筋壮骨功能。

(4)保元气穴位按摩:选取穴位:关元、肾腧、太溪、涌泉。



中医药主任医师吴汉卿研究成果及获得的荣誉


吴汉卿,主任医师、教授,中医筋骨三针法与水针刀技术创始人、太极龙关针法第五代传人,“十四经筋肌筋膜区带与三关定位法”诊疗体系开创者,脊柱相关病九大诊疗区与软组织三角平衡原理学说创立者、中国诗词协会副会长。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导师,俄罗斯友谊大学东方医院院客座教授。

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国际中医微创针法联盟主席、世界针联筋骨针法传承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微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世针联中医微创针法研究院院长、新加坡针灸学会名誉会长,瑞典针灸学会永远名誉会长。


微信图片_20200215111648.jpg

图为 中医筋骨三针法与水针刀技术创始人吴汉卿教授


获国家专利十七项,科技成果五项,发表论文三十余篇编,著出版医学专著二十余部,其代表作有:主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十三五”《中医筋骨针法》、《水针刀技术》系列创新教材六部,《中医微创入路解剖彩色图谱》、《伤寒脉症针法经方知要》、《金匮脉症针法经方知要》、《吴汉卿诗词选》等。

近四十年临床中,善于应用针灸,筋骨针,太极龙关针法,结合脉症针法经方并用治疗:筋骨伤病,风湿痹症,慢性疼痛病,高血压,糖尿病,胸痹症,眩晕,耳聋耳鸣,失眠症,中风后遗症,慢性气管炎,哮喘症,胃肠病,男性前列腺炎,女性月经不调,不孕症等。

推荐文章

推荐企业

更多>>

关于我们 | 团队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8-2023 中国中医药康养网  
  京ICP备202004167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6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