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中医药康养网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中医养生

动不动就一身汗,是“体虚”还是在“排毒”?

时间:2024-06-20  记者:未知  作者:未知  来源:中医药养生健康  点击: 748 次

经常出汗是什么原因?有的人在稍微走动了下,就大汗淋漓,却不知道为什么,竟比平常人更容易流汗,下面一起盘点下为什么那么容易出汗。


出汗越多,“排毒”越多?


个体的体质不同,出汗量也有所不同,出汗量多少还与气温环境、体力劳动的强弱程度等有关。

据科普中国介绍,24小时内,正常成年人在不知觉中蒸发的汗液能达到600~700毫升,相当于1.5瓶的矿泉水的量。

而在夏季,出汗量较大的群体尤其是室外劳力工作者,一天的出汗量甚至能达到1000-3000毫升,约2-6瓶矿泉水的量!

我们常听说出汗能“排毒”的说法,其实,汗液只能排出人体体内一小部分的代谢“毒素”,完全依靠出汗来进行排毒,是不靠谱的。

常见的出汗方式


1、自汗

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2、盗汗


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津随液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患者。
3、战汗


即全身战栗后汗出,是热性病过程中正邪抗争的一种表现。如战汗后热退,脉静身凉,表示邪去正安,元气恢复,是一种好现象。
若汗出后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表示正不胜邪,正气随着虚弱下去,则是危重症候。战汗多见于各种传染病的初、中期。


4、绝汗


指病情危重,正气衰弱、阳气欲脱时,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象微弱,时有时无等危症,是阳气将绝之象,多见于心衰、虚脱的病人。


5、头汗


出汗仅限头部。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多见于阳明热症和湿热症。若见于大病之后,或老年人气喘而头额汗出,则多为虚症。


如重病末期突然额汗大出,是属虚阴上越,阴虚不能附阳,阴津随气而脱的危象。但小孩睡觉时也常常头部出汗,若无其他症状,则不属病象。

出汗多的解决方法

1、注意劳逸结合,不可劳累过度。

2、注意运动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3、注意饮食调理,古人说“药补不如食补”。自汗者宜吃鸡、鸭、鱼、蛋、山药、扁豆、羊肉、桂圆、狗肉等,盗汗者宜吃鱼、甲鱼、乌龟、蛤士蟆、猪肝、白木耳、菠菜、白菜等。

4、自汗者不宜吃生冷的瓜菜,少吃凉拌的菜肴;盗汗者不宜吃辛辣的食品,尽量少饮或不饮酒。

5、控制自己的欲望。

6、多饮水,保持体内的正常液体量。


如何排出一身健康的汗?


大量流汗易造成脱水,因此,及时补水是关键。尤其是在夏季,要每天主动足量饮水,不要在感到口渴时才饮水,养成定时主动饮水的习惯。 
我国的膳食指南建议,成年男士每天饮水1700毫升,成年女士每天饮水1500毫升。当然,饮水量不是固定的,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


平时尽量穿透气性好、吸水性好的材质的衣服,出汗的时候毛孔张开,不要对着风扇、空调直吹,以防感冒。出汗之后,应及时用干毛巾擦干。出汗多的人,要勤换衣物,注意保持经常坐卧的家具、衣物干燥清洁。


夏日出汗过多,还要预防调护,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并劳逸结合,避免忧思烦劳过度,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而对老年人来说,微微出汗是最好的出汗状态。最适合老人出汗的运动项目是游泳,能帮助人体排汗又不至于体温上升太过。其次是快步走、慢跑,或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传统养生功法,以达到温和排汗的效果。


戴口罩易流汗怎么办?


温度升高,很多人戴口罩就容易冒汗,怎么办?


戴着口罩如果额头先出汗,且汗不是特别多,直接拿纸巾擦掉即可。


如果汗特别多,多到需要摘掉口罩擦的话,口罩的防护效率就很低了。因为口罩的特殊结构,接触太多的水分或者汗液,口罩中间的保护层保护效率就下降,建议直接扔掉,擦完汗换新口罩。此时,无论是摘掉一边擦完了再戴上,还是把口罩掀起来擦汗,都不推荐。 


全身异常多汗要注意!


出汗是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现象,但也有不正常的“汗”,比如多汗症。多汗症又可分为疾病性和功能性失调。


功能性多汗一般与精神因素有关,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愤怒、惊恐及焦虑等,多是身体局部出现,像手、脚、头面、腋下等地方出现的多汗,大多都是因为控制该部位的交感神经功能过于亢奋或异常生理反应,导致不受外界温度影响出现汗腺异常分泌亢进。
但也有人是因为身体疾病而造成出汗的增加,多见于内分泌失调和激素紊乱,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垂体功能亢进、妊娠、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发热性疾病以及一些遗传性综合征等。治疗全身性多汗症关键在治本,即重点是医治与之相关的基础疾病。


治疗局部多汗症以局部处理为主,包括外用药、内用药,如果长期服用汤药治疗效果不明显,可选择进行手术治疗。


警惕:这种汗可能是心梗的前兆!


中暑和心梗都会出汗,中暑时出汗部位通常在前胸、后背、额头、脖子、腋下等。但心梗发作时,出汗部位则在脖子、额头、手心、脚心等,而且多为冷汗。所以要学会辨别心梗前兆和真正中暑的症状。


心梗发作时,皮肤温度相对较低,即俗称的“冷汗直冒”,但中暑出汗时,皮肤的温度则相对升高。心梗的病人大多有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等病史,假若心绞痛在近一个月内症状逐渐加重,且持续时间较以前长,这是临床上所指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特别要警惕心梗的发生,而不要因为冒冷汗、头晕而误认为中暑。 


大热天冒冷汗,就是“体虚”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特别是老年人、更年期的女性,不仅夏天容易出汗,冬天也会出大汗,平时还特别怕冷,手脚、后背容易发冷,一发汗就感觉冷汗在身上流过一样。


从中医的角度看,有的人觉得这是身体虚了的表现,进补之后果然好了不少。但有的人“照方进补”,却不见效果,这又是为什么?


划重点!出汗多未必是虚!


出汗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出汗主要和气温、衣着等有关,而病理性出汗的原因很多。中医认为,出汗与气血阴阳的亏虚、药物的作用等有关系,也受风热、湿热、暑热等影响。从出汗的时间和伴随症状分为自汗、盗汗、战汗、绝汗、黄汗。


比如,中医自汗中的阳虚自汗——指人体不因劳累、天热及穿衣过暖和服用发散药物等因素而自然汗出。如果进补得当,自汗是可以得到改善的,但其他自汗的情况未必就是虚了。



推荐文章

推荐企业

更多>>

关于我们 | 团队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8-2023 中国中医药康养网  
  京ICP备202004167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6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