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中医药康养网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时政资讯

积极建言资政 广泛凝聚共识(我和总书记面对面)

时间:2024-03-07  记者:未知  作者:未知  来源:人民网  点击: 418 次

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联组会上,夏先鹏、田红旗、吴建平、赵宇亮、黄绵松、胡松琴等6位委员作了发言。习近平总书记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发表重要讲话。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激励鼓舞着大家,联组会现场气氛热烈。会后,部分委员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要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科技界委员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科教兴国强国的抱负,担当起科技创新的重任,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宇亮委员说:“总书记强调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我理解,要投资教育以加强人才链、投资科技以强化创新链、以资金链保障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做强产业链,提升国际竞争力,赢得发展主动权。”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互联网核心技术。要坚决打赢互联网核心技术攻坚战,为建设网络强国和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关村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讲席教授吴建平委员说,“实践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互联网核心技术攻坚战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持久战。近年来国际下一代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不断演进,给互联网体系结构技术创新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我们必须努力实现下一代互联网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网络强国的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吴建平委员建议,设立国家互联网核心技术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把互联网核心技术作为支撑网络强国建设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前瞻性技术。

  赵宇亮委员认为,当前,创新链与产业链相望难相见,是阻碍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卡点。他建议,应组建聚焦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企业共享研发平台,将技术突破、创新要素配置和产业深度融合,从基础科学原理和创新理论出发去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总书记强调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听完总书记的讲话,更感肩上责任重大,要好好贯彻落实。”吴建平委员说,要重视互联网核心技术高水平人才队伍的培养,加强教育、科技、人才协同,抓紧建设国际一流的互联网体系结构和网络空间安全学科。

  “我要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带回去传递给科技界的同仁。”赵宇亮委员说,“我国需要改革现有科技评价体系,建立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科技评价体系,让知识创造者更有价值,让价值创造者更有价值,把科学家个人能力变成国家能力,让知识创造者和技术发明者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全面准确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聆听总书记重要讲话,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慧环保事业部总经理黄绵松委员备受鼓舞、干劲倍增:“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们不断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生态环保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各地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黄绵松委员说,“我向总书记汇报了我们在宁夏固原开展水环境治理的情况,固原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改善,为当地带来旅游收入,生态产品价值不断实现。”

  “总书记要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更加坚定了我们生态环境工作者的信心。生态环保产业既是生态环境主战场,也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我们将牢记嘱托,继续扎根奋斗在生态环保一线,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黄绵松委员表示。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字字千钧。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者更是重任在肩、大有可为。听完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深刻认识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成果来之不易,应该更加全力以赴守护好绿水青山。”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胡松琴委员说,“随着美丽中国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正在从感官指标治理,向具有长期性、隐蔽性危害的新污染物治理阶段发展。”

  胡松琴委员说:“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推荐文章

推荐企业

更多>>

关于我们 | 团队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8-2024 中国中医药康养网  
  京ICP备202004167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6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