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中医药康养网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康养旅游

落实防控措施 让游客安心享受“烟火气”

时间:2021-08-24  记者:未知  作者:未知  来源:文旅之声  点击: 331 次

 筑牢防控网 护航夜经济


各地夜游街区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坚决执行扫码、测温等措施,助力城市夜经济安全平稳运营,其中部分街区暂时取消了夜间表演、文创市集活动等。


image.png


“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严格落实通风、消毒,对人流量进行监测,在街区主入口醒目位置公示游客最大承载量信息,利用电子屏等形式及时提醒游客遵守体温检测、实名登记、扫码通行等疫情防控要求。”福州市上下杭保护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岚介绍。为营造安全、健康、文明旅游良好氛围,当地还对街区展馆实行预约制,不定期组织人员对街区商铺开展疫情防控巡查工作,同时积极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疫情防控应急措施和处置流程。


8月5日起,西安大唐不夜城升级疫情防控措施,增加定时定点消杀频率。在此期间,景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开展雕塑维护、街区植被除虫养护、故障路面及设备检修等工作,为更好地迎接游客做足准备。


近日,随着湖南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长沙网红餐饮企业文和友店内客流有所恢复。长沙文和友总经理孙平介绍,店里每天进行4次全面消杀,全体员工每周做一次核酸检测。同时,店内工作人员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提醒游客配戴口罩、出示健康码、测量体温、手部消毒,并进行实名登记。



 城市“烟火气” 别具吸引力


“和平果局我来过很多次,这里的京味儿太浓了。”


“1192弄还原了老上海的风貌,走在这里,仿佛一下子穿越回到了那个年代,太有感觉了!”


“昙华林的文艺气息很浓,氛围很好,我很喜欢。”


image.png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体验城市夜间“烟火气”成为大众就近出游的选择之一。受疫情影响,北京“和平果局”虽不似往常般人群熙攘,却也有一些游客前来打卡参观。夜间逛逛“煤厂胡同”“炮局胡同”,看看街头民俗表演“拉洋片”“皮影戏”“吹糖人”,尝尝北京特色小吃“卤煮”“炒肝”“炸糕”,体验一下“和平果局——未来”东风1957绿皮列车……


近年来,以重现场景、提供沉浸式体验为核心设计思路的城市特色街区愈发吸引游客关注。例如,1192弄老上海风情街用6000平方米构建出“申城仓库”“百味大街”“沪上市集”等老上海风情场景化空间;长沙文和友用2万多平方米的空间还原了20世纪80、90年代的老长沙风貌。


“许多人正是循着‘烟火气’而来,喜欢在这里吃地道的街头美食,在具有城市特色场景里拍一张照片,在食物与场景中感受风土人情。”孙平说。



 蓄力储能 稳步复苏


刺激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是拓展文化和旅游消费空间的重要途径,也是满足大众消费需求的重要方式。今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开展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分批次遴选、建设200家以上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积极统筹疫情防控和城市夜经济发展,为下一步文化和旅游市场稳步复苏筑牢基础。


image.png


“网红长沙,红在天心。”作为长沙的中心城区,天心区“五一商圈”拥有商业街20多条、商业网点2万多个,商业综合体占全市三分之二以上,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地。该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彭明霞介绍,天心区为优化夜间经济发展提供贴心支持、暖心服务和细心维护,举全区之力支持夜间经济发展,成立了湖南首个“夜间经济服务中心”,出台了《天心区夜间经济服务中心工作机制》《服务夜间经济十二条》等专项政策文件。


为打响夜间旅游品牌,今年5月,福州市印发《福州市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方案(2020—2022年)》,积极推动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福州市各大历史文化街区纷纷推出夜间文化活动,成功打造“花坊艺游”新年花市、三坊七巷水果节、“山海福厝”文创市集等文化品牌。此外,福州市还开通了晋安河、白马河等内河夜游项目,进一步丰富了福州夜间休闲旅游产品供给。


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近年来依托“长安夜·我的夜”夜游嘉年华持续发力夜游品牌,致力于将西安不夜城打造为“现象级”文化和旅游热点。该局围绕全运会吉祥物,策划设计了34条消费路线,推出75项活动,筛选出20条夜间“Top人气”街。


“长远来看,随着‘夜经济’日渐成熟,大力发展夜间旅游已是大势所趋,这不仅仅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是扩大消费、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携程研究院行业分析师方泽茜说。



(责编:中医药康养网  彬羽)

推荐文章

推荐企业

更多>>

关于我们 | 团队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8-2023 中国中医药康养网  
  京ICP备202004167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681号